“跟着行业‘卷’规模,这事我不擅长,但是,超凡国际24年的长期战略定力,就是聚焦、做专、做精、做强,深耕细分市场,专注核心业务,在关键性能指标(例如精度、可靠性、寿命、效率、能耗等)上达到国际先进领先水平;超凡国际获得近20个最高级别的国际化认证,真空干燥装备的市场占有率全球25%、国内27%;”
“超凡国际拥有全球领先的市场地位与品牌影响力,主持制定国家《锂离子电池真空干燥系统技术规范》,参与制定《真空技术-真空计技术规范》等多项国家标准;”
“筑牢企业的护城河,坚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,真的比什么都重要。”
超凡国际董事长田瀚溶在高工锂电年会
在超凡国际的办公室里,董事长田瀚溶谈及24年创业路时,语气里既有对过往选择的坦诚,也有对行业趋势的清醒判断。
从成立之初便扎根锂电干燥装备领域,到如今成为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、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,田瀚溶带着超凡国际,艰难地、坚定地穿越过行业周期的起伏。
在这条路上,超凡国际始终靠技术硬实力在行业中站稳脚跟。
出海
从“基因里的优势”到“跟着电池厂闯世界”
超凡国际的出海基因,早在公司成立之初就已种下。
“超凡国际成立24年,出口的历史就有24年,早年做高端超声波清洗设备,一开始服务的就是为宝马、VOLVO等知名车企、HITACHI、ZEISS等这样的高端客户提供装备。”田瀚溶说,与这些海外客户的合作,让超凡国际早早明白在海外市场“技术为王,而非低价至上”的生存之道。
以日本松下为例,超凡国际 常年至今仍在为其提供设备服务,靠的正是二十多年积累的信任与技术匹配度。
但海外市场的机遇,从来都与挑战共生。
近年来,部分海外市场受美国政策的波动影响,一部分市场因本土电池厂建设节奏缓慢陷入困境,超凡国际的出海策略也随之调整:2023年就决定不再执着于在海外自建工厂,而是跟着中国电池厂闯世界。
“国内头部电池企业的海外工厂,超凡国际 都跟着走。”田瀚溶表示,除了中国的电池厂外,欧洲某大型汽车集团在加拿大、西班牙、德国的三大工厂,超凡国际都是核心设备供应商,仅去年就拿到该集团2亿订单,今年还将完成西班牙工厂设备的交付。
这种“跟随策略”的背后,是对行业痛点的精准把控。
“国内电池厂出海,最缺的是适配本土需求的设备支持。”田瀚溶坦言,海外建厂成本高、周期长,比如某欧洲国家的电池产线建设耗时三四年才试生产,而中国产线往往三四个月就能响应催单交付。
超凡国际的设备既能满足海外客户对质量的严苛要求,又能匹配中国电池厂的效率需求,这让其海外订单占比常年稳定在20~40%。
技术
从“被抄作业”到“迭代跟不上”
谈及技术,田瀚溶的语气多了几分笃定:“超凡国际的头一直比较大,是行业内最早设立研究院的企业之一,持续研发投入,专注技术迭代,凭借在真空干燥及各种加热技术、快速处理能力,保持着行业内的竞争优势。”
超凡国际赣州基地
早年与下游企业合作时,超凡国际的核心技术曾遭遇严重流失。“个别客户要求技术全透明,拿到技术后会进行局部调整优化,以适配自身生产需求。”田瀚溶回忆,个别竞争对手就利用这种契机模仿技术、低价抢走订单。
但是,现实是这种企业没过二三年就陷入困境——“因为他们没有持续创新的能力,而超凡国际已经完成迭代更新2~3代。”
虽然一直在吃技术泄露的亏,但是超凡国际坚决把研发投入变成生存底线,尤其在固态电池装备领域,早早布局抢占先机。
早在2015年,公司就启动固态电池装备研发;2016年将设备卖给某国际知名科研机构关联企业;2017年又为负极材料龙头企业的固态电池项目提供支持。
如今,公司已形成三大系列烘烤线产品矩阵,精准匹配全固态电池“干燥工序前置”的行业需求:针对粉体干燥的固态电池NCA粉体干燥烘烤线、聚焦极卷与极片处理的固态电池极卷/极片烘烤线,以及适配卷料连续生产的固态电池极卷开卷烘烤线,全面覆盖固态电池制造中粉体、极片/极卷的核心干燥场景。
半固态电池全自动开卷烘烤分切产品线
其中,全自动开卷烘烤分切产品线更是以高参数凸显技术硬实力:采用roller to roller走带方式,能实现卷料电极的连续处理;配备纠偏与张力控制装置,确保极片传输稳定性;走带速度可控1-120m/min,加热区温度80-200℃可调且控温精度达±1℃;通过电磁辊+高温运风组合加热,可将极片来料500-600PPM的水分控制在50PPM以内,宽幅最大可适配1600mm极卷,完美契合固态电池干燥“高速、高真空度、高除水率”的核心要求。
面对固态电池干燥的特殊挑战,超凡国际也针对性突破:针对高温烘烤需求,优化加热技术以适配固态电解质400℃左右的耐受温度;考虑到固态电解质脆弱易裂的特性,在干燥过程中加入压力控制,避免热胀冷缩导致的微裂纹与气孔;针对硫化物电解质对环境的严苛要求,可提供隔绝水氧的局部干燥微环境,满足露点高于-60℃的干燥房标准,甚至能对干燥物料施加拘束条件,防止宏观与微观变形。
“现在国内某头部电池企业用的固态电池干燥分切一体机,就是超凡国际 基于这些技术开发的。”田瀚溶说,这种提前布局的底气,来自对固态电池工艺趋势的精准预判。
在传统设备迭代上,超凡国际也走出差异化路线。面对行业大箱体趋势,公司将烘箱从6-8吨升级到16吨,大箱体的核心是空间效率——从最初1个立方米的容量,现在20个立方米的容量,甚至为某电池企业定制的真空干燥隧道,仅真空闸门就有3米宽、6米高。
“通过材料与工艺的全面优化,超凡国际 的设备能为客户提升空间利用效率,带来更优的长期经济性,处理能力提升了20倍以上。”田瀚溶解释。
选择
聚焦“小而美”,在细分领域筑壁垒
“这几年,超凡国际 更加坚定走‘小而美’的发展路线,把全部精力聚焦在锂电干燥装备这个细分领域。”田瀚溶坦言,公司坚持、明确的战略方向就是:不刻意追求规模、不贪恋全产业链,就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深、做透。
这个选择并非凭空而来,而是早年行业经历带来的清醒认知。2021年后超凡国际果断收缩业务边界——不参与非核心领域的低价竞争,不跟风布局与干燥技术无关的产品,把资源全部投向技术研发与细分市场服务。
“当时很多人不理解,觉得行业风口下不追规模太可惜。”田瀚溶说,但后来的行业变化印证了他的判断:锂电行业陷入无序竞争时,不少追求一时的规模、建全链的企业大都陷入了经营困境,而超凡国际因聚焦细分领域,既能快速响应客户的定制化需求,又能持续迭代核心技术,反而稳住了市场份额。
拒绝盲目扩张的同时,超凡国际把细分市场做细做深:
在海外,聚焦对技术精度要求高、重视长期合作的汽车集团与电子巨头,比如为某欧洲汽车集团定制适配多工厂的干燥设备,靠稳定性能赢得长期订单;
在国内,努力为追求长期竞争力的电池厂服务,比如为电池厂提供质量+效率的竞争力,为布局出海的电池厂提供“设备+售后”一体化支持;
“欧洲有很多百年老店,专注一个细分领域就能做到全球领先,这给了超凡国际 很大启发。”田瀚溶说,超凡国际的目标从来不是“做多大”,而是“做多精”——把锂电干燥装备的技术壁垒筑得更高,让客户想到“高质量干燥设备”就可能先想到超凡国际。
如今,越来越多注重技术品质的客户主动找上门,合作过的企业也因认可技术实力,再次提出合作需求,这正是“小而美”路线的价值体现。
未来
从“固态电池”到“新业务探索”
谈及行业未来,田瀚溶最关注两个方向:固态电池产业化与新业务破局。
对于新能源电池的未来,他的判断很明确:“半固态是必答题,但全固态的技术路线还得等等。”
目前,超凡国际的固态电池装备已覆盖材料端、极片/极卷干燥端,已有多家头部电池企业在用其设备实现半固态电池的量产。
“半固态能用现有产线改造,成本可控,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,肯定会加速普及。”田瀚溶认为,全固态是长期方向,但成本太高、工艺复杂,单单一个负60度的露点工作环境,就成为成本的巨大障碍,短期内,只能用于无人机、军工等细分场景,全固态还需要行业同仁们共同探索真正可行的技术路径。
而超凡国际的三大系列烘烤线,正是瞄准半固态电池量产需求,从加热精度、水分控制等关键指标入手优化设备,已经做好迎接行业爆发的准备。
超凡国际常州基地
在新业务上,超凡国际已开始围绕“新能源+高端制造”布局。今年启动的常州基地项目,162亩土地将分三期建设,一期二期同时建设共100亩,将聚焦与核心技术相关的延伸领域,靠技术差异化打开新的市场空间。
“超凡国际 不会脱离擅长的技术领域而去盲目跨界,新业务一定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的延伸,比如将干燥技术适配更多新能源物料,这样既能发挥优势,又能降低风险。”田瀚溶说,无论业务如何拓展,“聚焦细分、重视技术”的核心逻辑永远不会变。
“现在的中国需要大而强的企业,同时,更需要更多小而美的企业,作为企业从业者超凡国际 只要沉下心、耐住性,坚持比选择更重要!”田瀚溶说,未来超凡国际将继续以技术为核心锚点,靠持续的创新与专注的精神,在行业发展浪潮中走好自己的路。